Episode 12: 从Uber和WeWork,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那些爱恨情仇

在上一期的podcast节目里,我们聊了最近几周马斯克与Twitter之间的风风雨雨,在real time观看一部精彩的真人秀。马斯克在他巨大无比的财富,名望与天才想象力的支持下,制造那种激动人心新闻的能力真的是无人可比,其影响力可能不比历届美国总统差。正因为如此,连我们这些与他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普通人也是花时间,津津有味地“八卦”他与Twitter之间的那场权力游戏。

从这场商业真人秀里,我们也看到了投资人与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与管理团队所代表的各自利益。这几方的关系的确非常微妙,当中不但牵扯到创始人的情怀与理想,投资人的金钱以及他们所期待的回报,董事会为了保护股东权力与利益所应该做的努力,以及公司管理团队的运营思维与能力,等等。这几方要最终融合在一起,产生最好的结果,实现各自的目标,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最终成功的案例真的不是很多。

Poy:您说的没错,投资人和创始人有着不尽相同的立场,要拧成一股绳,的确不容易。这就好比婚恋市场,一场成功的婚姻,除了看财力,也要看人力,所以创始人要的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考虑战略投资,比如资方能带过来的资源、人力和机会,而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也会更加明白,投资赛道和赛手的重要性,战略上的部署,有时比一年两年好看的财报更重要。尤其是这几年,各国政府放水这么厉害,我们已经处在一个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代,找到一个好的项目放钱,是越来越难,所以投资人也不是完全的强势方,如果创始人项目好的话,是完全有和资方谈判的砝码的。

骅:在今天这一集的podcast节目里呢,我们与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看的两部以真实人物改变电视剧后的一些感想,从他们各自的故事出发,聊聊投资人与创始人之间的关系。第一部是以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故事而改编的Super Pumped,另外一部是以曾经火红一时的WeWork创始人Adam Neumann故事改编的WeCrashed。这两部电视剧每周都会让我全神贯注的收看,看完一集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着下一集,并且在观看当中学到很多商场的门道。

Poy:骅姐,总是能在娱乐的同时悟出很多道理。哈哈,来,快跟大家分享分享,您对这两部电视剧的商业领悟。

骅:首先做为创始人,Travis与Adam两人真的有着及其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是他们两人的决心,野心与信心是我们常人所不能相比的。十几年前,当所有人都在否定Uber存在的理由的时候,Travis坚定不移地认为Uber是riding business 的未来,不管有多少人不相信他,甚至嘲笑他,他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在剧中,当律师告诉Travis他的想法不符合美国法律法规的时候,Travis用一句话挡了回去 – “Uber不是一个taxi company, Uber business的核心是connecting people”.

正是被这种近于疯狂的信心所驱动,Uber从无到有,从不合法到现在遍布大街小巷,从开始的加州西海岸,到现在全球超过10万城市有Uber的踪影,在短短的10几年里,Uber的发展超级惊人,而且公司的revenue stream也从一开始的riding business,到现在有Uber Eats, Uber Hub, Uber Freight, Uber Work等各种新颖独特, 紧紧围绕着“connectivity“这个商业核心的各类不同服务,让我们从生活的多方面享受Uber提供给现代人的便利。

同样如此,WeWork的创始人Adam对WeWork的解释更是一种虚无缥缈,近于宗教式的sales pitch。当所有的人都在把WeWork与我们常见的商业地产行业相比的时候,Adam坚定不移地认为WeWork是千禧一代的救世主,是他们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have fun,共同拯救世界的大本营。WeWork 的manifesto就是transform the way we work, live and play,WeWork elevates the world's consciousness(中文翻译是“提升世界的意识“)。

就是这样唱着高调,Adam把WeWork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年里,覆盖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城市,并且成为纽约曼哈顿最大的office lease公司,吸引了包括Soft bank,JP Morgan之内的众多一流投资公司,一起围着他“拯救世界“的理念团团转,帮助他实现其疯狂的扩展野心。

Poy:嗯嗯,他们都是那种人,就是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拥有无上的信仰,而且靠强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获得了大批的追随者。另外,我觉得这两位创始人都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一种互联网发展模式吧,就是他们不计成本,疯狂烧钱扩张的做法。

骅:没错,也许是两位创始人都是过于的自信,Uber长期不赚钱,WeWork在疯狂扩张的同时,每天烧掉几百万的资金,这些巨大的公司问题对于创始人来讲似乎都可以通过继续的市场扩张而自动解决。即使这两家公司的投资人,包括一些世界一流的投资公司,像软银投资WeWork,Google投资Uber,也因为创始人张扬的个性,以及他们在市场的名誉以及影响力,虽然每天着急看着自己投资的金钱在被烧掉,但是他们对这些创始人的言行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在两部剧里,你可以看到好多投资人之间的激烈争论,在公司眼前的亏损与未来潜在的大幅度价值上升之间赌博。有的时候,你甚至怀疑这些资深的投资人怎么会对一些基础的business问题也不闻不问,让创始人任意地去寻他们的梦想。

Poy, 我知道你在来加拿大之前,你在国内曾经为两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这两家公司后来均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受到资本市场青睐,获得数亿元融资,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我想你也一定目睹了许多投资人与创始人的故事吧,这里是否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些呢。

Poy:真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说。不过您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电光火石的想起来当年在第一家创业公司融资的一些场景。这家公司是处在汽车联网这个领域,那时我刚研究生毕业,放弃了快消品行业的offer,选择加入这家初创公司,就是被创始人的理想蓝图所吸引。从加入时不到30人的团队,慢慢发展到100人,我负责市场推广,因为公司小,所以身兼数职,也负责撰写对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

骅:其实创业初期真的如同一个追梦的过程,虽然对最终结果并不清楚,但是在巨大情怀的推动下,那种可以为实现自己梦想而不顾一切的精神,我觉得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生体验。

Poy:当时车联网在汽车行业非常的火,做这个项目的团队不止我们一个,但是能做成什么样子,谁也没有概念,但我们的团队真的是怀着一番孤勇和赤诚,用做出来的产品打动了投资人,这个投资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旗下的投资部,这个集团全国拥有数千家汽车4S店,我们的车联网项目,如果能够借助他们的渠道落地,几乎可以说是一飞冲飞,所以说对我们而言,他们的资本投入并不是我们最看重的,但是他们有的资源却是不可比拟的。而他们,算是一直处在传统领域,也一直怀有非常开放的心态,希望能拥抱互联网,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一步挖掘商业价值,我们的团队可以成为他们很好的一步棋,所以当时投资团队决定投资我们的时候,并不指望眼下我们能为他们创造多少利润,但是我们当时测算的3~10年的收益模型,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当时,我们与投资人最终敲定投资意向的那次会议,集团的董事长和投资负责人都参加了,我也有幸在场,可以说,这次会议,迄今为止,都是我人生中参加过最有格局最有智慧的一次会议,让我看到了中国顶级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魄力,真是一次思维的洗礼。

骅:有时候,人生的顿悟可能就是一瞬间,能够感觉得到你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有不少蜕变的。

Poy:没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能看得更远一些。

骅:回到Uber 与WeWork,我觉得另外一个很相似的现象就是创业公司的文化。也许是因为创始人本身的基因,Uber 与WeWork两个公司的文化也许都只能用chaotic这个词来解释。不管是Travis还是Adam,他们每天生存的驱动力就是要赢,因为要赢,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们这种天生的基因也带到了公司每天的运营管理之中。这种只追求赢的公司文化当然是公司能够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但是也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例如公司女性员工在这种龙虎精神的环境里,经常被误解被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另外公司员工的加班加点似乎很正常,然而作为初创企业,工资却又没有达到市场的标准,许多员工都是付出远远超过获得,当他们的创始人在Vogue或者华尔街时报上出风头,坐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家里用了一大堆的nanny来照顾孩子的时候,员工心中的怒火也就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还有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两部剧里,投资人都似乎对公司的P&L十分关心,但是对Uber与WeWork公司内部的toxic culture却并是不闻不问。看来绝大多数投资人也真的只是对金钱的利益最为关注了,但是当你的公司文化出现如此多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为你赴汤蹈火,为你产生巨大价值呢?

Poy,你是否可以从你的经历里,分享一下投资人与公司创始人以及管理层是如何面对克服挑战的吗?

Poy:这个问题很大,几乎每个方面拎出来,都是一个专项研究课题。而且每家公司的业务类型、管理风格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过,我当时所在的企业,投资人与公司管理层的关系还是相当和谐的。以我的亲身体验来看,我觉得细细分析下来有3点可以与大家分享:

1、股权设计:资方与管理层所能贡献的东西不一样,但是资金与人力都是资源,在股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探讨。尤其是我们很多的创业企业,资金很重要,人力更重要,一定要做充分评估,不同类型的资源根据贡献的大小制定不同的权重,加权之后得到最终的占股比例,这不仅是为了当下的公平,也是为了将来,如果某一方有疑议时,有据可寻,对大家都是一种保护。至于到底怎么推算,在文字版中我会放一张示例图,供大家借鉴。

简单的股权结构设计推算示例图

2、权责明确:在最开始明确权责利,以免在运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混乱。一般管理层掌握控制权,把握总体的日常运营与管理,而投资人往往不参与具体的运营事务,但会在重大决策时参与讨论,也会定期进行工作总结,纠偏,并梳理未来的方向。往往投资人会给到一些高屋建瓴的想法,也会在这个过程积极地嫁接资源。

3、资源充分利用:当时我们的投资人出任了公司的董事长,他的雄才大略,让他扮演着导师一样的角色,支持我们这群很有冲劲的年轻人往前冲,也会适时地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其实很多成功的投资人都会扮演这样的角色,比如著名的巴菲特收购华盛顿邮报,整个投资回报周期超过8年,巴菲特正是那个陪伴着掌舵人格雷厄姆太太,度过许多风雨如晦的时期,让她在经营与战略能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一个团队,如果只是找投资人要一点钱,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能碰上像这样充满智慧的投资人,那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骅:Poy,你讲的很对,投资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协作有太多的学问,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最后,我想稍微讲一下两位创始人的ego。Travis与Adam两位都是创业奇才,但是最后都被自己公司的董事会赶走,伤心离开自己付出所有心血的企业,ego不仅缩小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最终成了他们失败的致命伤。我记得香港著名百货公司连卡佛CEO Jennifer Woo曾经说过: “管理我们自己对财富,名望和影响力的渴望是作为Leader的首要责任。当我们陷入自我渴望获得更多权力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自我控制。Ego缩小了我们的视野;破坏了我们的行为,并且常常让我们做出违背价值观的事情。”

的确,ego让Travis与Adam忘记了当初创业的初心,忘记了他们今天的成功以及所获得的特权与地位是因为有众多人为他们铺路,为他们同样付出心血。当你把自己神化,不听从任何人的建议的时候,那么你离失败的距离也就已经不远了。

Poy:真的,投资人与创始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成就的故事也是十分的动人,这中间有太多的可以探讨的了。

在结束今天这一期的节目之前,我们也想询问一下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今天的话题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在我们今天这一集的下面留言。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在多伦多的柠檬群的话,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微信号是reelstone, 我们的网站上也有其他的联系方式。

Previous
Previous

Episode 13: 新一代中国市场营销人面对出海的挣扎和思考

Next
Next

Episode 11: 马斯克 vs Twitter, 权利的游戏 or 为自由而战?